读心术的历史典故 心理学与读心术
一、读心术的历史典故
1、
这则故事出自《韩诗外传》,首先上原文:
2、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,而国人知之。
3、桓公谓管仲曰:“寡人独为仲父言,而国人知之,何也?”管仲曰:“意若国中有圣人乎!今东郭牙安在?”桓公顾曰:“在此。”
4、管仲曰:“子有言乎?”东郭牙曰:“然。”
5、管仲曰:“子何以知之?”曰:“臣闻君子有三色,是以知之。”
6、管仲曰:“何谓三色?”曰:“欢忻爱说,钟鼓之色也;愁悴哀忧,衰绖之色也;猛厉充实,兵革之色也。是以知之。”
7、管仲曰:“何以知其莒也?”对曰:“君东南面而指,口张而不掩,舌举而不下,是以知其莒也。”
8、桓公曰:“善。诗曰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’”东郭先生曰:“目者,心之符也,言者,行之指也。夫知者之于人也,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,观容貌,察气志,定取舍,而人情毕矣。”
9、2
10、白话翻译
11、这段原文整体上还算比较通俗,我给大家用白话串讲一下吧。
12、话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齐桓公单独与管仲密谋讨伐莒国,但不久此事在国都中却变得人尽皆知。
13、桓公很生气,召见管仲质问道:“寡人只和您一个人讨论过此事,但现在整个国都中的人全都知道了,您说说是怎么回事呢?”管仲回答说:“我猜测好象是国都中出了高人了,现在东郭牙在哪儿?”桓公回头一看:“他就在这儿。”
14、管仲于是对东郭牙说:“先生一定有话要解释吧?”东郭牙答:“Of course.”
15、管仲说:“您是怎么知道的?”东郭牙说:“臣听说君子有‘三色’,我是因此知道的。”
16、管仲问:“什么是‘三色’呢?”东郭牙说:“欢欣爱悦,是欣赏礼乐时的面色;哀伤憔悴,是身临丧礼时的面色;气势充盈,是面对战争时的面色。我是因此而知道的。”
17、管仲又问:“为何知道是莒国呢?”东郭牙回答说:“国君指向东南方,口型张开不闭,舌头上举,因此我得以知道是莒国。”(注:春秋年代齐国一带“莒”字读ga音,是开口音。)
18、齐桓公听完两人的对话,称赞道:“说的好呀,《诗经》中说‘他人的心思,我可以揣摩到’,说的就是东郭先生吧。”
19、东郭牙说:“眼睛,是心灵的外在表象;语言,往往指向行为。智者想要了解一个人,不一定非要全部了解清楚了才能做到,通过细观其容貌,细察其精神、志向,尤其了解其选择时的取与舍,这样一个人真实想法就会毕显无疑了。
二、女性心理学与读心术有哪些书籍
1、《拿来就用的女人情绪掌控术》
2、一个女人要想获得幸福,美貌、学历、事业或许不是必须的因素。但温婉的性格,优雅的气质,宽容的心态,必定会让一个女完美绽放。 本书是心理学专家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实用情绪掌控术。针对女人的心理共性、生活共性、社交共性,详尽讲解一些随手可用并且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。指导读者学会修炼自己的性格,完善自己的人格,心如大海,宽容坦荡,偶尔让生活和情绪都慢下来,享受并掌控自己的美妙人生
三、心理学读心术一样吗
1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。
2、心理学对读心术的研究被称为心理理论:通过外在的线索来推测他人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力。
3、心理理论是一种常人拥有的能解释因果的推理能力。到成年以后,每个人的差别不大。
4、心理学通过扫描大脑,可以看到他在看什么,听到他在听什么。
四、为什么有的人会读心术
1、一个人摸爬滚打,经历了许多年后,自身的识人能力,比普通人要强得多,不是说必须要学习心理理论才能够懂得他人到底在想什么。
2、通过日积月累的总结,去了解,一个人平时在想什么就会了然于胸,知己知彼。
五、哪些微表情、心理学、读心术可以了解一个人是否喜欢你
1、试着给他提示。不是提示他感情而是让你试着暗示对他的要求,比如他正在打球,你可以很轻松平常的和他说下话,但不要让他觉得你是在乎他(不管你心里在不在乎他)。
2、说话时给他建议,比如:你腰挺的直直的我觉的会更好。就是讲出对他的要求看他会不会因此而改变。
须知
奥宇百科网所有的摄影作品、视频教程、文章内容及教程截图均属于本站原创,版权为本站所有。
奥宇百科网旨在督促自己学习总结经验,分享知识,提供的软件、插件等相关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之用。
奥宇百科网分享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旨在分享交流学习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。
奥宇百科网提供的资源仅供日常使用和研究,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如发现本站软件素材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上版权证明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!
根据二oo二年一月一日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规定: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,通过安装、显示、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,可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,无需向其支付报酬!鉴此,也望大家转载请注明来源! 下载本站资源或软件试用后请24小时内删除,因下载本站资源或软件造成的损失,由使用者本人承担!
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邮件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>>读心术的历史典故 心理学与读心术